8月12日,国家出版基金项目“中国方言文化典藏”启动仪式暨编委会在商务印书馆举行。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田立新、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曹志耘、商务印书馆总编辑周洪波出席仪式并致辞,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侯精一研究员、复旦大学游汝杰教授、山西大学乔全生教授、南京大学顾黔教授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严修鸿教授等近30位编委和作者参加仪式。
启动仪式上,田立新介绍了语保工程概况、进展及成果出版规划。她指出,语保工程进展一年来部署紧密、推动有序、进展顺利、成效显著。按照工程的总体部署和统一规划,将分阶段开展成果编写和出版工作,“中国方言文化典藏”是工程首批出版成果。她还从语保工程成果出版的角度,对作者、编委及出版社提出希望和要求,一是作者严格遵守工程的工作规范和技术规范,秉持严谨求实的态度,客观准确描写语言事实,认真做好音像资料整理和建档工作,遵循编委会的审稿意见及时修改完善,按时、按质、按量提交“齐、清、定”的书稿。二是编委会专家充分发挥“学术智囊”的重要作用,从严把握书稿质量,精益求精。三是希望商务印书馆发扬百年老店的优良传统,在崇尚高品质、创新精神和历史使命感的推动下,把“中国方言文化典藏”作为时代精品、本馆的标志性成果来打造。
曹志耘代表编委和作者介绍了丛书的原创性、存史性、创新性定位,表达以“出精品”为目标的愿望和决心。周洪波介绍了“中国方言文化典藏”项目申报立项情况及丛书的特点,并表示商务印书馆将继续为方言研究搭建平台,在《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》中设立方言保护专题,在《语言战略研究》杂志集中探讨“语保”话题,支持方言学著作纳入语言学出版基金。
“中国方言文化典藏”项目计划2017年底前出版20卷图书,涵盖官话、晋语、吴语、徽语、闽语、湘语、赣语、客家话、粤语、畲话等汉语方言,以及撒拉语、黎语、苗语等少数民族语言。同时,EP同步是丛书的一大特点,图书里每个条目后附二维码,阅读时可用手机扫码在线访问方言条目的录音、视频,实现音像图文四位一体的阅读体验。今后还将开发客户端应用程序(APP)产品,以实现音像图文全部电子化。
|